首頁 > 廟殿巡禮 > 正殿

正 殿

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姓關,名羽,字雲長,誕生於東漢桓帝延熹三年(西元一六O年),關聖帝君一生正氣浩然,義凜千秋,好讀左氏春秋是中華民族所崇拜之「武聖」,其一生忠君愛國,待人至信事反仗義,謹守「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關聖帝君暫寄曹營時,即表白降漢不降曹,忠臣不事二主,一旦有兄長消息,不管千里萬里必定辭別投奔,以示不忘故主、明來明去的義氣。期間發生幾則情義兼備的事蹟,如罩舊袍、贈赤免馬、挂印封金等事蹟。
關聖帝君過五關斬六將,千里尋兄時,其忠義精神為一千八百多年來的代代中國子民寫下歷史上永不磨滅的忠義典範。儒門學子尊奉為五文昌之一,鸞門即稱為「關恩主」又尊為「文衡聖帝」,道教奉為「協天大帝」、「翊漢天尊」。中國佛教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

孔夫子

孔子是儒教教主為春秋時魯國人,名丘,字仲尼,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八月二十七日。孔子生有聖德,學無常師,嘗問禮於老聃,學樂於長弘,習琴於師襄,不恥下問,以三人行必有師焉,初為魯國之司空於周敬王二十年任大司寇,攝相事,時魯大夫少正卯玩法弄權,心逆而險,言偽而辯,孔子以其亂政而誅之,魯國大治,其後周遊列國十八年,返魯後刪詩、書、訂禮、樂、贊周易、作春秋,弟子有三千,其中身通六藝者有七十二人,卒於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四七九),享七十有二。
孔子繼承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聖道,闡揚儒家學術思想,集大政治家、大學術家、大教育家於一身,其聖德大道雖未見用於當世,卻為後世儒者所欽仰,尊之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


岳武穆王

岳飛(一一O三年二月十五日~一一四二年一月二十七日),字鵬舉,今河南相州湯陰人,中國南宋抗金名將,事母至孝,家貧力學。從軍前其母親在他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字,岳飛以此為一生處世的準則。
岳飛與金國作戰,為宋朝抵禦異族侵略,但是最後由於受到南宋統治者的猜忌,恐岳飛完成收復失土大業後,迎徽、欽二宗回朝,使高宗帝位不保,乃下十二道金牌令其回朝而被監禁、殺害;宋孝宗淳熙六年(一一六九年)追諡武穆,宋寧宗嘉定四年(一二二年)追封鄂王,故後人也稱「岳武穆王」或「岳恩主」。

延平郡王

鄭成功生於明熹宗天啟四年(一六二四年),卒於南明桂王永曆十六年(一六六二年),本名森,字明儼,號大木,福建泉州南安縣人。
鄭成功是繼荷蘭人之後經營台灣建立台灣第一個漢人政權,將漢人的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帶入台灣,奠定了漢人社會的基礎。同時鄭氏也積極在台灣從事拓墾並發展海外貿易。
明朝滅亡後立志反清復明,明唐王曾賜姓朱,因此被稱為國姓爺;桂王時,他被封為延平郡王。鄭成功一度出師北伐,但為清廷所敗,後來決定以台灣為根據地,鄭成功來台後不久就過世了,由他的兒子鄭經繼位鄭氏對台灣的積極治理與經營。